新发展理念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贯彻新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

尤其是面对数字经济,许多消费场景由厂商构建,许多消费需求由供给激发,各类互动行为者形成生态圈的特征也越来越明显,同时,平台经济学所强调的双边网络联通互动效应,即一边参与者的效用取决于另一边参与者的数量和质量,以及取决于可选择性和可匹配性,从而倾向于网络的大型化和完整性,这些都给市场结构分析方法带来极大挑战。这样的竞争,并不利于企业把资金投入到有意义的创新中去,不利于产业的长期发展。

联“县”直播预告|湖北古迹遗址的“前世今生”

自我优待 数字经济领域的企业,主要是互联网平台企业,常常兼有平台性和自营性两类业务,因而自我优待行为就成为比较突出的议题。一方面,数字经济的许多行业远未成熟,产品和服务价格,以及背后的成本处于快速变动之中,甚至有些产品和服务从一开始就是以完全免费的方式推向市场,这就使得传统的成本—价格衡量方法遇到极大困难。一些行业即使当前市场集中度非常高,政府将领头企业视为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的主要目标,也不意味着政府执意改变这种市场结构与经典的工业经济相比,数字经济一些重要领域,譬如互联网平台领域,基于数据和算法的智能化领域,不但出现了许多非常新颖奇异的竞争和反竞争行为,出现了市场结构的快速颠覆性变动,而且对一些传统行业产生了重大冲击或其他影响。从理论上来说,数字经济领域的杀手型并购可能更加频繁。

从社会舆论来看,数字经济领域的拒绝交易行为的确受到了很多抨击。定价与补贴 首先应该受到关注的企业行为,就是定价,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补贴。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 20世纪后半叶以来,全球政治经济版图发生深刻变化。

我国与13个沿线国家签署7个自贸协定。新中国成立前,我们国家和民族内忧外患、积贫积弱。中非合作论坛等多边合作论坛持续举办,多领域合作务实推进。现行标准下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脱贫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

10年来,我国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全国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26.2%。2021年,我国GDP(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4.4万亿元,按不变价计算达到2012年的1.8倍。

联“县”直播预告|湖北古迹遗址的“前世今生”

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2021年,我国GDP规模达到17.7万亿美元,占世界经济份额上升至18.5%。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在都市圈深度融合、广深双城联动、大型跨境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等方面成果显著。比如,京津冀在交通一体化、产业转移协作、大气污染协同治理等方面取得重大成效。

自主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从2012年的2.88下降到2021年的2.50。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被多次载入联合国决议,为应对当前全球性挑战指明了方向。制度建设方面,出台外商投资法,全面推行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连续5年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我国营商环境全球排名从2013年的第九十六位跃升至目前的第三十一位。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在世界经济中所占份额不足5%。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我们党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使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解放。

联“县”直播预告|湖北古迹遗址的“前世今生”

农村人居环境大幅改善,生活垃圾和污水得到有效处理。世界级城市群都市圈加速布局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生态文明建设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2021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4.7%,相较于2012年提高了11.6个百分点。新改建农村公路110万公里,贫困地区农网供电可靠率达到99%,全国行政村通光纤和4G比例达到99%以上。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补齐民生保障短板,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其中最为显著的变化之一,就是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

面对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我国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最大程度保护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生态保护监管力度明显加大,长江十年禁渔取得显著成效,祁连山、秦岭北麓等地区实现了由乱到治的生态修复。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十一位,2007年跃居世界第三位,2010年跃居世界第二位。人民群众医疗负担持续减轻,看病难问题有效缓解,看病贵问题得以减轻。

新中国成立73年来特别是新时代1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充分证明了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人民的幸福生活,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如今的中国繁荣稳定,综合国力持续提升,中华民族以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013年到2021年,我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年度贸易额从1.04万亿美元扩大到1.8万亿美元,增长73%。共建一带一路从愿景变为现实●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 与国内不确定性增大一样,国际环境不确定性也在持续增强,并且被视之为一种极端不确定性。长期以来,由于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高度依赖不断扩张的全球化进程,包括贸易和投资、供应链和市场,以及技术引进对生产率提升和快速追赶的巨大作用,因而,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的增强,尤其是全球化进程陷入停滞、甚至出现大倒退、大脱钩和大分裂的可能,必然会严重影响国内经济增长进程。

其结果是追求个人最佳利益的个体理性行为,将导致整个社会陷入不作为和无效率的困境中。可以看出,作为宏观经济最重要指标的增长率变得有些飘忽不定,也就是说变得不确定了,其他的宏观指标当然也就变得不确定了。

就此而言,如果说整个社会就未来经济前景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能形成共识的话,这个共识一定就是不确定性的挑战。或者换言之,不确定性实际上是我们对未来无知的一种反映和度量,人们越无知则不确定性就越大。

普通人常常通过既有的思维、认知模式和经验来理解未来的经济活动,而经济学家和商业高管们甚至会用高深莫测的数量化模型来预测未来的经济活动,但无论是普通人还是精英都很难做出精准的预测到未来的变化,而精英们在金融或经济危机预测等方面极其糟糕的表现,已经让他们的傲慢声名扫地[3]。例如,学界关于刘易斯拐点和中等收入陷阱的讨论[4]、人口和城市化红利的趋于消失、人口趋于零增长和负增长以及老龄化的加速、房地产和土地财政驱动的模式已显露出盛极而衰的各种迹象,向国际前沿技术逼近所带来的后发优势的消退、国际经验中高增长的长期可持续性的讨论等[5]。

当然,即使没有大流行的冲击,经济的长期发展也会存在不确定性,但大流行会极大地增强这种不确定性:大流行会改变我们在之前对长期经济前景的预期吗?回归正常之后会恢复到大流行之前的状态吗?大流行不仅影响到当下和短期的不确定性,也会严重影响长期经济的不确定性。另外,大流行对于社会管理能力的提升,特别是人脸识别,电子和通讯监控,数据采集、聚合和分析,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等技术的研发、应用及产业发展都是一个巨大的激励。一旦这一过程走向反面,增长滑坡会带来一连串连锁效果:城市化放慢和房地产需求低迷,进而导致地方财政收入大幅下滑。最近这些年,我们见证了监管自主性的空前增长,这种增长可能已经使得监管自主性能力从一个极端(过低)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过高)[7]。

事实上,大流行的一些影响,如对经济增长的冲击之大是过去四十年所从未有过的,这就是确定性的一个事实。不过,当信息网络技术的强大功能和威力如赋码权、电子手环被用与疫情防控无关的其他领域,以及疫情管控中集聚的与每个人有关的海量个人隐私数据面临泄漏和滥用的威胁时,疫情带来的也可能是一种负向的非意图后果,这意味着我们对非意图后果保持警惕。

因此,应对不确定性的挑战,一个基本的目标是将当前的多重的极端不确定性降低到适当的程度,从而恢复人们对增长和就业、消费和投资前景的信念,从而更快地走出经济下滑和低迷的困境。比如,林毅夫教授几乎是单枪匹马并长期不懈的地宣传他的乐观主义预测,即经济中高速增长可维持的年限比通常预测多出十到十五年。

如果从福祸相依、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辩证思维出发,就会发现机遇与挑战并存 并非是一种说说而已的套话,而是经济活动的一种内在规律。现在,面对骤然来临的宏观经济罕见的低迷状态——工作不稳定和巨大的就业压力,收入前景不确定导致的消费缩减,金融、房地产、商业零售业巨头企业的债务和流动性困境和破产威胁,更多企业压缩投资和生产、裁员等,公众和企业包括财经官员难免错愕、张皇失措、无所适从。